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5篇 |
航天技术 | 112篇 |
综合类 | 63篇 |
航天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故障诊断对估计机械结构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诊断方法一直以来也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其他故障诊断方法相比,基于传递函数的故障诊断方法操作简单,提供的故障特征和指示因子也更加灵敏有效。根据所利用的线性传递函数或非线性传递函数的类型不同、基于传递函数的故障诊断方法目前大概有4类,即一般线性方法、一般非线性方法、基于广义频响函数(GFRF)方法和基于二阶输出频谱(SOOS)方法。本文旨在对各种基于传递函数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通过带阻尼弹簧单元的多自由度模型解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通过具体的仿卫星结构中螺栓松动故障实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现有故障指示因子灵敏度的提高方式及现有方法在其他复杂机械结构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节点的增多,以及容延迟容中断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空间DTN (DelayTolerant Network,容延迟网络)环境中各通信节点间的路由技术日益重要,相继出现了多种适用于DTN的路由技术.基于空间DTN的结构与特点,对CGR(Contact Graph Routing,接触图路由)算法以及基于编码的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针对空间DTN中CGR算法的缺点和不足,研究提出了基于NC(Network Coding,网络编码)的空间DTN中的CGR改进算法(NC-CGR),并通过仿真实验平台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CGR算法,NC-CGR算法在链路传输时延、传输包裹数目、中继缓存大小、链路丢包率等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方面均表现出较大优势,更适用于具有复杂拓扑、带宽受限、高动态特性的空间DTN环境.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研究硅橡胶基防热涂层高温下的力学性能,针对两种硅橡胶基防热涂层开展高温压缩试验,对其截面的宏观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温下的热失重分析,探讨了其高温压缩强度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苯基硅橡胶涂层高温热解温度区间主要为500~650℃,最终质量残余率为67.61%,其高温压缩强度在25~800℃呈增加趋势,由于玻璃小球的软化及树脂基体的热解,导致在400及700℃两个温度点的压缩强度降低,但在800℃由于玻璃小球与涂层中填料、烧蚀产物等发生共融,使涂层力学性能显著增加。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涂层的高温热解温度区间主要为450~800℃,最终质量残余率为89.95%,由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涂层在高温热解后产生的陶瓷相,弥补了树脂裂解所带来的强度下降,因此在25~800℃其高温压缩强度较为稳定,并未产生明显衰减。影响硅橡胶基防热涂层高温力学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树脂基体的热解以及填料在高温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6.
位置指纹算法是目前解决室内定位问题的主要方法,指纹特征和匹配算法为影响算法精度的两大因素.针对室内复杂环境下Wi-Fi信号强度波动较大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方差的加权距离以改进WKNN算法.在离线特征提取阶段,选择了均值和方差两个特征值,既反映该采样点的RSS幅值,也反映该点RSS的波动情况;在线阶段,根据方差提出了加权距离进行相似度的计算,查找距离最近的K近邻点,并以实际环境下采集的数据验证了改进WKNN算法在RSS波动大的情况下对定位效果的改善,在综合考虑了AP组合的影响后,实现了误差均值为1.456m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叙述了舰载飞机在起降过程中一些特殊的飞行动力学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供舰载飞机方案设计阶段参考。 相似文献
109.
Zhanying CHEN Liping WANG Jiabo ZHANG Guoqiang GUO Shuailei FU Chao WANG Xuekun LI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6):162-177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thin wall components for aerospace industry, apart from the side wall contour error, the Remaining Bottom Thickness Error (RBTE) for the thin-wall pocket component (e.g. rocket shell) i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but overlooked in current research. If the RBTE reduces by 30%, the weight reduction of the entire component will reach up to tens of kilograms while improving the dynamic balance performance of the large component. Current RBTE control requires the off-process measurement of limited discrete points on the component bottom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compensation. This leads to incompleteness in the remaining bottom thickness control and redundant measurement in manufacturing. In this paper, the framework of data-driven physics based model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for the real-time prediction of critical quality for large components, which enables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RBTE value for the thin wall components. The physics based model considers the primary root cause, in terms of tool deflection and clamping stiffness induced Axial Material Removal Thickness (AMRT) variation, for the RBTE formation. And to incorporate the dynamic and inherent coupling of the complic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multi-feature fu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i.e.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PCA) and kerne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kSVR), are incorporated with the physics based model. Therefore, the proposed data-driven physics based model combines both process mechanism and the system disturbance to achieve better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fi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is implement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dimensional accuracy prediction in pocket milling,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AMRT achieves 0.014 mm and 0.019 mm for straight and corner millin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0.
目前我国北斗导航增强系统的完好性参数设计缺少针对差分信息有效性的降效参数设计,不满足航空无线电委员会(RTCA)提出的接口协议,无法同国际其他GNSS星基增强系统相兼容。根据RTCA接口协议,针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降效参数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北斗实测数据分析了完好性降效参数对用户增强服务的影响,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北斗导航系统增强服务三维定位精度可达到113m。当用户丢失部分差分改正信息时,定位精度约144m,精度下降约274%,利用完好性降效参数对过期差分信息进行降效处理,优化定位权阵,可将定位精度提高至117m,达到正常增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